是否过度营销?《热辣滚烫》翻拍得到底怎么样

首页 » 娱乐资讯 » 正文

龙年的春节档可谓“神仙打架”,几部影片的豆瓣评分都在8分附近,整体口碑强劲。截至2月17日17时,2024年春节档总票房(含预售)破80亿元,刷新春节档票房纪录。但是今年春节档冷热不均,八部影片中有四部官宣退出春节档。

如何评价今年的春节档?你看了哪些电影,有何感受或疑问?澎湃问吧邀请影评人孟渐新,一起聊聊如何评价2024年春节档。

孟渐新,本科学计算机,因为爱电影,半路出家读了人大艺术学硕士,著有《穿行光影:像影评人一样看电影》。最新资讯

点击图片即可提问

《热辣滚烫》凭何成票房冠军

@澎湃网友ueeJZ3:怎么评价贾玲在《热辣滚烫》中的表演?

孟渐新:我认为她这次的表演很不错。尤其是前期肥胖部分,有一些自卑又窃喜的小表情非常生动。一次是她和雷佳音相约去公园,走在公园甬道上,她发现教练没有推销卡,然后她偷偷发消息小炫耀后的那一抹暗爽。类似这样的细节遍布在前半部分的剧情里,这一段因为她整体是自卑的,因此眼睛始终有些下垂,胆怯的表情演绎得很真切。

后半部分瘦身训练,故事情节不多(要么就是真的挨打时候的惨状,这个我认为既是真人表演的魅力,又无法完全用“表演”来形容那一段,更像是纪实),但还是有亮点。一处是她和爸爸吃饭那里,眼睛里带着一些坚定的光芒,一处是她吃饭时放着那个出丑的电视节目,而她面无表情地去训练,情绪把握很准确。

对我来说,让我心中一动的是表妹节目上没有看到的右侧的眼泪,呼应了她在家中对着镜子说的那句“好痛,但是没有伤”。

我没有看过贾玲的综艺,第一部《你好,李焕英》的时候,感觉她还是一个小品演员,但这部作品,她的表演让乐莹的角色真实可信,我认为至少是一个重要影节提名的级别。

最新资讯

@张武丑:怎么评价《热辣滚烫》的营销?

孟渐新:我估计这个问题是想聊聊“贾玲减肥”这个点么?我是年初二机缘巧合看了这部电影的——本来看了《红毯先生》但因为其中有葬礼的部分我觉得大过年的不喜庆,所以想着看一下《热辣滚烫》冲一冲喜。看完之后,实话是我被瘦身后的贾玲震撼了。

这两年可能因为新陈代谢慢了,看着体重一点点往上爬,想着这是人生必经之路,本来心安理得。但是当看到实际年龄已经40岁出头的贾玲为了拍电影练出一身腱子肉,我觉得哪怕不是营销,仅仅是作为观众都会忍不住想知道“她怎么做到的”等自发讨论的内容。

如果从电影角度来看,这部电影中最为震撼的也的确是一名演员为了角色做出的真改变。这种营销其实在好莱坞算是基操了(可能能为了角色牺牲的人并不多)。举两个例子:《至暗时刻》里年近60岁的Gary Oldman,他为了达到丘吉尔的体重而增重70磅。又比如《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中马修·麦康纳为了扮演一名艾滋病患者,减重了40磅。此外如:克里斯蒂安·贝尔、马特·达蒙、迈克尔·法斯宾德、汤姆·汉克斯等著名男影星都有为出演角色减重40-60磅的记录。这些角色的营销基本都是“敬业”,所以我觉得一名演员能有这样的毅力,不论为了自己还是为了观众,都挺了不起的。其实这和大家等待李子柒等网红up主的感觉很像:很用心地完成一件事,同时用影像记录下来,可能未来很多年之后,这部电影也会成为中国影坛的一个传说吧。

当然,物极必反,如果影片宣发只是围绕这一个点,企图一招鲜吃遍天,那么的确会引起一些受众的接受疲劳。但我始终认为对于电影的评论应该围绕电影而不是营销,因此刚才这些是我对于营销的感受,而并不想去评价营销本身的好坏,因为我是影评人嘛,不是这个营销项目的总监呀。

最新资讯

@默博博:《热辣滚烫》跟日本版相比,改动主要在什么方面?

孟渐新:《热辣滚烫》在结尾处感谢了2014的日本影片《百元之恋》,但如果我们再好奇一些就会发现,《百元之恋》似乎与2004年的《百元美元宝贝》有着一些关联(该片来自同名纪实作品)。这三部异曲同工的故事都塑造了一个32岁左右,单身,家庭冷漠的女拳击手形象。

有趣的是,她们的反应非常具有各自文化的特色:美国的女拳手在最后惨烈的失败后,选择死亡。日本的女拳手在拳台上失败后,被抛弃她的前男友带走,重修旧好。中国的女拳手在拳台上受挫后,坦然面对一切,拒绝了前男友的邀约,跑向未来。

而如果我们仔细看了电影会发现,与其说日本作品《百元之恋》,不如说《热辣滚烫》更致意了《洛奇》(第一部)。1976年,由史泰龙导演的著名励志电影《洛奇》横空出世,电影改编自真实事件:1975年,业余拳击手查克 · 威普纳在跟世界拳王阿里的比赛中坚持打了15回合,其惊人意志轰动拳坛。

看了两遍《热辣滚烫》,我特别喜欢影片结尾的改编,不同于《百元之恋》女主打完了全场,但是哭着对前男友说失败。乐莹疲惫但自信地回答:已经赢了呀——这种虽败犹荣来自于《百元之恋》。32岁的乐莹第一次上场如果能战胜强敌才是玄幻片,而《百万美元宝贝》中32岁的女主第一次失败后突然开挂的设定,实则有些不可思议。

而如果把时间线拉到《洛奇》和《洛奇》背后的故事时,我们就会发现,新手打满全场的震撼真实发生过,“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在这个襄江女拳手身上重合了,改得非常有感染力——而这种修改主创也没有偷偷摸摸,而是用了《洛奇》训练蒙太奇的音乐提示影迷,让人心潮澎湃——这种调性上的改动是与日版最大的差异。

如何评价2024春节档

@云走过的音乐:《热辣滚烫》《第二十条》《飞驰人生2》的评分都有8分左右,您认为这三部值得这么高的分吗,会不会有什么水分?

孟渐新:假期尾声再看,发现随着评分的观众增多,您说到的三部已经都不满8分了。

关于对作品的评价,我想向您介绍一位我认为与我国“三立”观念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法国文艺理论家丹纳的观点。

他在《艺术哲学》(本书有傅雷等中文译作)中提到对于艺术作品的评价。丹纳相信,“后世所下的最后判断,可以用判断的过程证明判断的可靠。”这些共识或“真理”并不是凭空出现,而是经过一代一代的不断修正补充形成。

首先是和艺术家同时代的人评价,这个意见已经很有分量,因为这个时代的群众有着不同的学识和品位,经过冲突后的平衡和互相补充,意见则变得相当中肯。然后是下一个时代带来新的思潮,融合新的意见。如此这般,每个时代都将这些评价重新加以审查,或证实或修正。如果一个作品经得起一个个时代的审判,那么对它的判决则大抵可靠了。

作品是不是有水分,好不好,我认为大可以“让子弹飞一会儿”。就像拧毛巾一样,即便有水分,也会在一遍遍拧毛巾的过程中去掉水分。

最新资讯

@澎湃网友Jv6V3y:您最推荐哪部?

孟渐新:一方面我没都看完,另一方面在我看过的几部里面我想推荐的也不止一部。我想推荐的是《第二十条》和《热辣滚烫》这两部(我还打算有时间看一下《熊出没》)。这两部很有趣,像是我们传统文化中说的“阴阳”:女导演贾玲用内求和自我提升,给不平者寻找心灵出路。男导演张艺谋用诉诸外界的方式,让不平者推动社会发展。世人以为坟墓是一个东西,实则凡人葬坟,达者入墓——坟,愤,不平也。

体育精神强调永不服输的劲头,因为除体育外,这种劲头往往因为各种外力而会屈服(如今体育也会被很多有的没的影响)。而当普通善良的小人物遇到生活的不平,“很痛,但没有伤”(连立案门槛都够不上,《第二十条》里那个见义勇为的公交车司机如果不出手,那么那个公交车上被骚扰的女孩也是如此),这些不平只能用挥出的拳头,或者是更消极的不和解来表达,所以承受击打的姿态是生活,不服的心念也是生活。

这两部影片,会让我想到我们文化里,有许多这些看似无意义但执着的心念:誓要填海的精卫,誓要移山的愚公。因此,在这两部电影里嵌着那句有声无声的“老子不服”,非常打动我。

@铲铲在这里:怎么评价《我们一起摇太阳》呢?

孟渐新:看到本片换档期了,我估计3月底会去看一下。

影片没有看过,评论不了内容,但是关于档期,不得不说,选择在传统佳节春节,人们期待美好开始的时候,虽然能猜到励志的点,类似“哪怕是最后一天也要微笑面对”或者“活着一天也要好好活”之类吧。对于春节传统还是太挑战了。我本来也打算过了初五再看一些这种内容的,没想到影片提前先官宣换档期了。

倒是《热辣滚烫》里响起的《送你一朵小红花》让我想到了之前韩导的同名影片,我想在初春的影院看到他的新作应该会很是很好的观影体验吧。

最新资讯

@澎湃网友iegcd:我不太喜欢开心麻花的电影,觉得有点俗,但是每年春节档都有。

孟渐新:我理解呢,不过不同家的影片就像不同的菜品。我们的饮食会众口难调,作为精神粮食的观影也八九不离十吧。

记得小时候路过一些生意冷清的小店,总会说,这家店谁会去买啊?然后爸爸就会说,只要这家店开着,就赚钱,因为不赚钱不等你说就会自动关门了。电影也一样,作为投入巨大的精神产品,如果不能有合适的回报,那么后续要有新作品的难度会很高。所以每年新年会有新作出现,说明市场上有稳定的受众吧。

不爱吃的菜可以不吃,不喜欢看的作品可以忠实于自己的内心,好在市场足够大,总能找到我们喜欢的那一份。

另外,我有个小建议,哪怕很不喜欢,也建议是看过之后,得出自己的感受。因为观影是我们可以自由选择成本又很有限的乐趣,如果道听途说可能会错失某些,但如果自己确实看过且不喜欢,那么看了一半中途离场也是可以的。我记得有些影院已经可以中途全价退票了——关于这一点,记得查一下各地的影院规则。

@FREA:什么样的电影容易在贺岁档成功?

孟渐新:这个问题我只能凭感觉回答啦,因为可真是个玄学啊,想到近年屡获票房佳绩的作品,有些作品始终让人觉得好神奇啊!

我属于春节必看电影的,就用我自己选片子的经验把这个话题转化为“春节档什么样的影片吸引普通观众”吧。

一方面,大过年的,我必然选择比较喜庆吉利的。毕竟如果上手就知道血雨腥风,尸横遍野,那我大概会过了年初五,最好是过了正月十五再看才好呢。唯一的例外是看爱国主义电影,比如去年的《无名》或者前两年的《狙击手》,因为一想到如果没有他们,我们怎么会有这样和平幸福的新年,就觉得哪怕是过年,如果有这样的电影我也会去看一下的,当缅怀先烈。

另一方面,我会选择感兴趣的主创团队,但是如果恶俗喜剧我也会中途离场,比如前两年有一部作品开局喜人,但是被广大女观众吐槽笑点恶俗导致后继乏力。

我始终很喜欢《人间词话》里王国维的一段话。“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久贫贱,轗轲长苦辛。”可谓淫鄙之尤。然无视为淫词、鄙词者,以其真也。五代、北宋之大词人亦然。非无淫词,读之者但觉其亲切动人。非无鄙词,但觉其精力弥满。可知淫词与鄙词之病,非淫与鄙之病,而游词之病也。“岂不尔思,室是远而。”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恶其游也。

艺术作品的段位高低在于艺术家是否呈现“真”的水平,《你好,李焕英》可谓“全是真情”,因此虽然剧本略小品化,初掌导筒的贾导的视觉语言还略显生涩,但傲人的票房就是观众被作品中的真情打动的实录。

有趣的是,追求“真”不仅是我认为“比较容易吸引我”的要素,英国导演诺兰拍最近两部影片也疯狂追求“真实感”,可以看出,在虚拟、虚幻、虚妄愈加繁荣的当代,“真”的魅力旷日持久吧(也许大概率会成功,但也会有导演说自己一片真心,奈何明月照了沟渠,这只能归给玄学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u7yy.com/kanw-8426/
 相关资讯
 推荐视频

哈哈哈哈哈第四季

邓超 陈赫 鹿晗 范志毅 董宝石 王勉 蔡国庆 李维嘉 荣梓杉

庆余年第二季

张若昀 李沁 陈道明 吴刚 郭麒麟 田雨 李小冉 宋轶 辛芷蕾 高曙光 李强 于洋 刘端端 张昊唯 佟梦实 毛晓彤 王楚然 王晓晨 俞飞鸿 金晨 高露 隋俊波 毕彦君 付辛博 余皑磊 王天辰 吴幸键 宣言 冯兵 郭子凡 左凌峰 张维伊 刘同 宁理 归亚蕾 王庆祥 王同辉 沈晓海 冯恩鹤 秦焰 刘宇桥 王成阳 姚安濂 徐志胜 王建国 杨彤 张弛 李珞安

家族荣耀之继承者国语

佘诗曼 林峯 罗子溢 罗嘉良 许绍雄 黄浩然 余安安 张凤妮 陈静 梁靖琪 陈滢 王敏奕

少年游之一寸相思

张耀 张雅钦 邹廷威 邓郁立 郑好 石云鹏 许梦圆 黄海冰 卢星宇

天行健

秦俊杰 刘宇宁 黄梦莹 庞瀚辰 傅菁 陈天明 陈思澈 黄昊月

烈火军校

白鹿 许凯 李程彬

宁安如梦

白鹿 张彬彬 王星越

哈尔滨一九四四

秦昊 杨幂 张子贤 栾元晖 王鹤润 刘宇轩 林家川 蒋奇明 冯兵 李东恒 赵滨 董畅 张国强 浩歌 沙宝亮 田小洁 景岗山

无所畏惧

热依扎 王阳 啜妮 沈羽洁 李煜 冯晖 程梓 陆妍淇 陈瑾 朱时茂 郑晓宁 曹征

庆余年第一季特别版

张若昀 李沁 陈道明 吴刚 李小冉 于荣光 辛芷蕾 李纯 宋轶 刘桦 袁泉

南玉卿心

杨昊铭 张淼怡 徐可 陈思宇 孙子航 戴毅 付柔美琦 李润野